鼻咽癌,作为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了解其病理特征,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都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索鼻咽癌的病理世界。
一、病理类型
鼻咽癌的病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约占鼻咽癌的95%以上。又可细分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和非角化性癌。
2.腺癌:癌细胞形态多样,常呈腺体结构,与正常腺体相似,但缺乏正常腺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常呈浸润性生长,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在鼻咽癌中相对少见。
3.泡状核细胞癌:属于未分化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癌细胞体积大,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核大呈空泡状,有1-2个肥大的核仁。该型癌肿对放射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4.其他少见类型:如梭形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发病率极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二、肿瘤形态
鼻咽癌的肿瘤形态通常有以下几种:
1.结节型:表现为黏膜表面的结节状肿物,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表面常有溃疡形成。
2.菜花型:外观类似菜花样肿物,同样常见,表面也易出现溃疡。
3.溃疡型:黏膜表面形成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有坏死组织和出血。
4.黏膜下型:肿瘤位于黏膜下,表现为黏膜下的结节或肿物,而表面黏膜看起来正常。
三、组织结构
鼻咽癌的肿瘤组织由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大小和形状各异,核分裂象增多,细胞间连接消失,进而形成松散的癌巢。癌巢之间存在纤维结缔组织和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四、分级与分期
1.分级:依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鼻咽癌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高分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度高,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低分化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大,恶性程度高;中分化则介于两者之间。
2.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T)、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确定,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四个期别。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早期鼻咽癌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晚期则较差。
五、间质反应
鼻咽癌的间质反应较为复杂,包含多种变化:
1.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癌组织周围浸润,其中淋巴细胞浸润在一些类型(如未分化型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情况)中较为显著。这种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但肿瘤细胞也可能通过一些机制逃避这种免疫监视。
2.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癌组织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会增生,这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也可能突破这种纤维组织屏障。
3.血管增生:肿瘤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因此会诱导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高表达,促进新血管形成,为肿瘤细胞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也为肿瘤的转移创造了条件。抗血管生成治疗就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如贝伐珠单抗等抗VEGF药物已应用于鼻咽癌治疗。
了解鼻咽癌的病理知识,能够帮助患者、家属以及关注健康的人群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理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若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