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中国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合并患病率达41.2%。研究发现,高达51.41%的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在临床上,我们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营养管理。
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推荐在老年人入住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时,应常规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并定期进行筛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那么,如何初步筛查老人是否营养不良呢?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初步筛查:
1.近三个月内,体重是否有明显的非自主性下降,即不因主动减肥造成的体重减少。建议及时观察老人体重变化,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就应引起重视。
2.注意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一旦低于18.5就意味着消瘦。对于老人来说,保持微胖状态更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3.进食状况,看老人近三个月内是否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咀嚼吞咽困难等情况。
4.活动能力,如步速是否有明显下降等。
5.近三个月内是否有应激或急性疾病。
老年人营养需求的特点:
1.能量需求降低,但需精准控制。随着活动量的减少和代谢率的降低,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相对较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减少食物的摄入。相反,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避免能量过剩导致的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因此,老年人需在指导下,精准控制每日的能量摄入。
2.优质蛋白质需求。增加蛋白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素,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肌肉和骨骼的逐渐退化,老年人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此外,蛋白质还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因此,老年人应多食用瘦肉、鱼、禽、蛋、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3.钙和维生素D需求突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因此钙和维生素D的需求也相应增加。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应通过饮食和适当的阳光照射来补充这两种营养素,以维护骨骼健康。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过量摄入钙和维生素D,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4.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需求不容忽视。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此外,维生素也是维持老年人健康不可或缺的营养素。老年人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满足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
5.个性化营养需求应关注。每个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都有所不同,在制定营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则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因此,建议老年人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