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青少年急救意识,掌握“黄金四分钟”急救技能,江苏省宜兴中学联合宜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于今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宣讲活动。护理部高璐主任作为主讲人,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与沉浸式实操,为学生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生命必修课”。

活动亮点速递——
1. 理论科普:PPT讲解+视频短剧,让知识“活”起来
“心跳骤停时,每延迟1分钟施救,存活率下降7%-10%!”活动中,高主任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图文并茂的PPT,深入浅出地讲解心肺复苏(CPR)的适应症及操作流程。为加深理解,现场播放了急救短剧《生命的接力》,通过模拟校园运动会上突发心脏骤停的场景,完整展现“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使用”的全流程,紧张的情节和规范的操作引发学生阵阵惊叹。
2. 专业示范:急诊急救学组成员手把手拆解动作要点
“手臂垂直、掌根发力、按压深度5-6厘米……”学组两名成员在人体模型上同步演示CPR标准动作,同时强调常见误区:“按压时手指翘起会分散力量”“人工呼吸前必须开放气道”。学生们紧盯示范。
3. 实战演练:学生变身“急救小卫士”
最火爆的当属实操环节!10名学生分组轮流在模型上练习,学组成员一对一纠正动作:“按压频率再快一点,跟上节拍器的节奏!”“吹气时注意捏紧鼻翼。”起初略显生疏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练习后逐渐熟练,甚至自发模拟团队协作场景,练习分工呼救与轮换操作。

学生心声——
“以前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今天才知道普通人也能救命!”张同学感慨道,“虽然手臂按到发酸,但想到这些动作能挽回生命,特别有成就感。”宋同学则表示:“短剧里路人心肺复苏+AED配合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我也敢冲上去了!”
活动意义——
“急救不是选修课,而是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活动尾声,高主任总结道:“希望通过今天的急救社团活动,能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敢救、会救’的种子,让更多‘第一目击者’成为‘第一施救者’。”
一场宣讲,十分收获。本次活动以“理论+实践”的创新模式,让急救知识走出课本,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记忆。期待未来,这些年轻的“急救先锋”能将技能传递得更远,让社会多一份温暖的安全感。
供稿者:急诊科 纪春燕